部队补给是维持战斗力的核心机制,直接影响行军、攻防等关键操作。补给系统包含弹药、燃料、食物、医疗用品四类基础物资,需通过生产、占领、交易等多渠道获取。其中弹药决定攻击能力,燃料保障机动部队移动,食物维持士气,医疗用品恢复伤员状态,四者缺一不可。部队脱离补给将逐步丧失行动力,严重时甚至导致建制崩溃,因此指挥官需建立稳定的补给循环体系。
补给获取主要有三种途径:城市生产、资源点占领和战场缴获。城市内需建造子弹工厂、油料仓库等设施并持续升级,这是最稳定的补给来源。地图上的矿山、油田等资源点占领后可自动产出对应物资,但需防范敌方抢夺。战斗胜利后概率掉落补给箱,但效率较低仅适合应急。特别注意空军与海军需在专属基地内补给,陆军则需处于城市行政区内,超出领地范围将无法接收补给。合理规划补给线是长期作战的基础,建议优先保障主力部队的弹药与燃料供应。

补给运输依赖物流体系,包括运输队、道路和铁路三种方式。基础运输队可穿越敌占区但效率低下,需配合侦察兵确保路线安全;道路与铁路能大幅提升运输速度,但需消耗建材升级轨道等级以增加运力。恶劣地形和天气会延缓运输,山地、沼泽等区域建议提前储备物资。科技树中的物流研发项目能优化运输效率,建议中期优先投入科研点数。军团成员间可通过商业中心共享补给,这是协同作战的重要策略。

战场应急补给有两种特殊手段:空投策略与部队合并。当部队因燃料耗尽停滞时,可调遣同兵种满补给单位进行合并接管资源;拥有军团城市后,可使用空投补给策略向任意位置的地面部队投放物资,但每日有使用次数限制。航空母舰作为移动补给站,能为舰载机提供持续补给。指挥官需注意,自动补给仅在城市范围内每小时触发一次,远离基地作战必须携带充足物资或建立前线补给站。

补给管理需遵循三项原则:预先计算消耗量,建议攻城战携带双倍弹药;建立分级储备制度,将30%物资留作战略预备队;监控领地内所有部队的补给状态,低补给单位需及时轮换休整。后期建议建造二级军团城市生产高级军备,如喀秋莎火箭炮需专用弹药。补给系统的优化是个持续过程,需随战局调整生产与运输比例,最终形成攻守兼备的补给网络。


